各位親愛的同學你瞭解你的身體嗎? 你知道健康檢查結果的意義嗎?
壹、一般檢查
一、身高體重檢查
※測量身高與體重是瞭解身體狀態的基礎檢查,以瞭解自己是否過胖或過瘦。
身體質量指數BMI檢查:
BMI為體型的判定標準,目前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此算法作成年人的檢測。
BMI計算公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一般理想體重:22×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理想BMI數值22 男性 20~25正常 25~27微胖 大於27肥胖
女性 20~24正常 24~27微胖 大於27肥胖
可能的疾病
肥胖是成人病的一大元凶,痛風、糖尿病、肝膽疾病、胰臟炎、關節炎等者,以肥胖者居多。並且肥胖的人血液循環負擔增大,容易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及動脈硬化;女性則容易導致月經停止。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是疾病的警訊,不可輕視,如消化道疾病、 惡性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厭食症、結核病、糖尿病、癌症、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IDS)等,都會使患者的體重減輕。
肥胖族應從飲食改善及加強運動來健康減肥。體重驟減者應詳細檢查,診斷是否為疾病引起體重減輕。 多數人一談到肥胖,往往立即想到上磅秤量體重,不過體重過重有時並不一定就是肥胖,真正的肥胖是指身體內儲存過多的脂肪,也就是油多才是胖;有些人雖然體重較重,但如果體內脂肪的比例不高仍不能說是肥胖,最好的例子就是有些善長運動的人,雖然體重較其他人重,但因肌肉發達,全身並無很多贅油,仍應屬正常。目前雖然已有不少儀器及方法,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測量體內脂肪的含量及比例,不過並未普及運用,再加上體內的脂肪也是構成體重的一部份,所以體重仍是評估是否肥胖的一種相當實用的指標。
二、血壓檢查
血壓是指心臟收送血液時,對血管所產生的壓力,一般指動脈血液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當心臟收縮時,血管內的壓力較高,此時所測得的血壓稱為收縮壓(俗稱最高血壓);當心臟舒張時,壓力降低,則所測得的血壓稱為舒張壓(俗稱最低血壓)。
如何診斷正常值、異常值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一般人的正常血壓,應介於139/89mmHg以下,160/95mmHg以上為高血壓。美國國家高血壓防治委員會,更加以細分(見下表)做為評估之用。
正常血壓和異常血壓的定義分類及建議追蹤檢測時間
分類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追蹤檢測時間
正常 <130 <85 二年內再度檢測
正常偏高血壓 130-139 85-89 一年內再度檢測
輕度高血壓 140-159 90-99 60日再度檢測
中度高血壓 160-179 100-109 30日再度檢測
重度高血壓 180-209 110-119 7日內轉介就醫
嚴重高血壓 ≧210 ≧120 立刻轉介就醫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高血壓防治委員會
可能的疾病
出現異常血壓時,顯示心臟、血管可能出現毛病,易引發高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病等疾病,應就醫檢查,並遵守醫師指示,依血壓輕重程度的不同,注意飲食及生活方式的控制與改善。若血壓值介於110/60mmHg以下時,即為低血壓,如無生理疾病的障礙,大多是遺傳或體質因素,一般多無特殊問題,不必擔心。
注意事項 年齡、性別、氣溫、身心緊張或飲食、運動、沐浴、抽菸、姿勢、測定部位的差異、皆會影響血壓。此外,如腦、心臟、腎臟、眼疾等病變,亦使血壓有臨床上的變化。 若血壓上升並伴隨有頭痛、頭重、耳鳴、暈眩、疲勞等病狀時,應就醫。
防治高血壓的生活及飲食保健要領 避免血壓升高,可從下列日常生活及飲食改善做起: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緊張,並有助減輕壓力。
2.要有充分的休息與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3.體重超重者要限制食量、減輕體重。
4.口味要清淡,飲食採低鹽、脂肪及低膽固醇,多吃蔬菜。
5.要戒菸,飲酒要適量,血壓高的人則儘量禁酒。
6.適度的做運動,如步行、體操、氣功等均可。
7.定期量血壓及做健康檢,尤其有高血壓家族病史者。
8.血壓高者應按醫師指示適量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內,減少心臟血管的壓力,可防止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高血壓患者注意事項
1.定期做血壓的檢查。
2.注意自己的體重,使其維持在理想體重範圍內。
3.食用限鈉、低油飲食,並增加鉀的攝取量。
4.不要吸菸、喝酒。
5.經常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發生。
6.不要用太冷、太熱的水洗澡或浸泡過久。
7.做適度的運動。
8.要有充份的睡眠與休息,不要焦燥激動。
低血壓的致因
除了因遺傳體質所導致的本態性低血壓之外,以下五種因素則會影響體內循環和內分泌,引起繼發性低血壓:
1.心臟疾病 罹患心不全、心肌梗塞、大動脈瓣狹窄症時,都會影響心臟搏出血液的功能,使心臟輸送血量減少,以致循環障礙而引起低血壓。
2.末稍血管擴張 因細菌或毒素侵犯末稍血管,使血管失去收縮功能,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產生循環障礙性低血壓。
3.暫時性大失血 因手術、外傷的大量出血,使體內循環的血液量驟減,而引起暫時性低血壓。
4.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減弱時,會出現氣力減退、身心疲憊、畏寒、皮膚乾燥等現象,而引起內分泌障礙性低血壓。
5.艾狄遜氏症 罹患此症會影響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分泌,使患者出現皮膚變黑、噁心、嘔吐及低血壓等症狀。
三、視力檢查
正常視力應為祼視介於1.0或1.2。當視力降到0.2或0.3時,即需考慮配戴眼鏡。視力又分為祼眼視力及矯正視力。
近視的認識
近視是青少年常見的一種眼睛障礙,看遠不清、看近清楚,病因除了遺傳、青春期眼球發育過度之外,最主要是長時間近距離看書、寫字、看電視等因素,使眼肌過於緊張,眼球前後軸拉長而形成近視。近視的人若不戴眼鏡,易出現眼疲勞、眼脹痛及頭痛和噁心等現象;高度近更是易引發視網膜落等重大眼疾。
防近視的生活與飲食保健
從生活、飲食改善與運動可防治近視:
1.注意用眼的好習慣,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不要在陽光直射下及光線不佳下看書、寫字,不可躺著看書,不可在搖晃的車上看書,看書時眼睛與書保持30公分;看電視時,電視的高度應比眼睛稍低15度,保持與電視畫面對角線6~8倍的距離。
2.避免長時間從事近距離的工作或看書,每隔30~60分鐘後休息10分鐘,或閉目養神,或往遠處眺望。
3.常保眼部清爽、乾淨、防病毒細菌感染。
4.定期接受視力檢查,若需矯正或配戴眼鏡,應找合格專業醫師。
5.保持營養均衡,不偏食。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B1、B2、C、D、E及蛋白質、脂肪、鈣、磷、鉻、鋅等對保護眼睛有利的食物。少吃辛辣腥臭、燥熱油膩的食物;酒會影響視神經病變,應節制。並且少吃糖,糖吃多了,血糖增加,引起房水、晶體滲透壓改變,形成近視。
6.多做戶外運動,眺望遠處;平日養成規律生活,足夠的休息與睡眠。
7.經常作護眼的指壓及健康操 ,可鍛鍊眼肌、消除眼疲勞。
四、 辨色力
檢驗方式:使用標準色盲本,做測試,並完整說出圓圈內的數字。
標準值:正常
預防與保健:
1. 辨色力弱是基因遺傳,故無法在平日做預防。
2. 如知道辨色力弱在工作選擇上應避免與辨色力相關的職業,如染色,印刷等
3. 視覺基位於X染色體上是隱性遺傳,但因男性染色體為XY,故只要X染色體有P,就會出現異常,而女性為XX,故需二個X都有P才會出現,所以男性出現色弱的比例較高
4. 結婚前,請先做婚前健檢,透過遺傳諮詢,以避免下一代為色盲或色弱的族群。
五、 牙科檢查
牙科檢查主要在於檢查齲齒、咬合、齒齦炎、牙膿腫、結石、牙周病等症狀與疾病,以便能及早做改善。牙齒不但承擔一生的咀嚼工作,影響消化與營養;同時對下頜骨的生長發育,也有很大的影響。但現代人罹患齲齒、牙髓炎、牙周病等疾病的人愈來愈多,因此應該有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才能避免因牙病而導致身體的其它病變。
齲齒的認識與預防
俗稱蛀牙,是口腔的常見病,以青少年和老年居多。齲齒的臨床症狀是牙痛時好時壞、遇冷熱酸甜會痛,若齲齒洞有食物落入則疼痛加劇。若置之不理,會使牙冠喪失、失去咀嚼功能而影響消化。所以齲齒影響人體健康甚鉅,不可輕忽,從小就該注意口腔衛生及健牙的保健。
牙髓炎的認識與預防
牙髓炎絕大多數是因為齲齒發炎,使細菌及其毒素通過牙本質小管或穿髓孔進入牙髓,引起牙髓組織充血、發炎、壞死所致。如果牙髓炎在急性發作時沒有及時治癒,則可能轉為慢性牙髓炎,並且牙齦炎若不加以治療,可發展為牙周病,不可不慎!通常牙齦炎沒有疼痛感覺,刷牙時出現牙齦出血,檢查時發現有菌斑、牙石及軟垢等。應定期檢查牙齒,並且注意口腔衛生。
牙周病的認識與預防
牙周病是牙齦、牙周膜、牙糟骨和牙骨質等牙支持組織慢性病變的總稱。此症初期無明顯自覺症狀,當病情發展至牙齦反覆紅腫、牙周袋溢膿、牙鬆動、牙根露出時,才會有明顯的不適感。此症還會伴有頭暈、頭痛、腰痛、消化不良及疲勞等症狀。牙周病的預防除了注意口腔衛生,同時要防牙周病的早期病變,對可能引發牙周病的原發疾病要積極治療。
潔牙固齒、防蛀的牙齒保健要領
為了保有一口好牙,避免牙病產生,生活中請多留意以下事項:
1. 早晚要刷牙,尤以晚間睡前刷牙絕對不可免;飯後,以清水或茶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2. 選擇質地軟硬適中的牙刷,刷牙時應順著牙縫的方向「豎刷」,且裡裡外外都要刷乾淨;但不可橫刷,橫刷不但不易除去污物,反而會傷牙齒。
3. 常用含氟牙膏刷牙,但注意不宜將牙膏吞嚥下去,刷牙後用清水徹底漱洗乾淨。
4. 進食時細嚼慢嚥,兩側牙齒一起咀嚼或交替使用。
5. 飯後可嚼無糖口香糖,有利去除食物殘渣,並且咀嚼口香糖可促進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進而保護牙齒。
6. 改掉以牙籤或火柴棒剔牙的惡習,以免傷到牙齦。
7. 抽煙、喝酒、不但使牙齒不健康,且易生口臭、牙周病、齲齒、口腔癌等壞處,應戒除。
8. 注意營養,攝取含豐富維生素A、B、C、D及鈣、磷、蛋白質等食物,以維持牙齒健康。多攝取含纖維蔬菜,增加對牙齒表面機械性磨擦的自潔作用。
9. 減少吃糖,尤其是睡前避食糖果、點心或其它含糖飲料。
10. 牙齒不適時,不宜拖延,應及早就醫。
貳、 尿液常規檢查
尿液是體內的廢棄物和不必要的水分,但如果身體的某部分有異常時,則不該排泄的東西會混入尿液中,或應該被排出體外的廢棄物不被排泄。因此,從尿液檢查中可探知體內的異常。
一、酸鹼度檢查
尿液酸鹼反應受飲食成分和代謝情況的影響,用PH紙測定人體尿液的酸鹼度,正常人的尿為弱酸性,若檢查呈異常,即可能腎、尿道等排泄系統功能障礙。
可能的疾病 酸度增高,可能罹患糖尿病、酸中毒、痛風、發燒等;鹼度增高,可能罹患鹼中毒、嚴重嘔吐、膀胱炎等。
二、尿糖
健康時糖不會出現在尿中,即使有也會被近曲小管所吸收,回到血液循環,但身體異常時,血糖值超過一定的限度時,腎臟會將大量的糖排到尿中,測量尿中的糖就是尿糖檢查。
正常情況下尿中沒有糖份,應為陰性(-)或有微量(+/-)出現。若尿糖為陽性(+)、(++),則考慮是否為糖尿病、胰臟炎、肝病變等;需進一步詳細檢查,
三、尿蛋白
在人類生命活動中,蛋白質為血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成份,經由血液循環含有一部分的蛋白會在腎臟的絲球體過濾再由近曲小管及其他小管吸收回到血液中。因此如果腎臟的功能正常,尿液中的蛋含量會只有很微量,如果腎臟和輸尿管等有障礙時,會漏出大量的蛋白,而形成蛋白尿,而檢查尿中所含的蛋白就是尿蛋白檢查。參考值: 陰性(-)即為正常。若尿蛋白反應呈陽性時,有許多可能性:
蛋白尿偽陽性:當尿液過鹼、尿液太濃或尿中有血時,有時會使尿蛋白反應呈陽性,但不一定真有超過正常量的蛋白尿存在。
暫時性或功能性蛋白尿:在劇烈運動後、洗澡後、發燒、急性感染、突然暴露於寒冷的環境、有精神壓力時、月經時、心臟衰竭、癲癇發作等狀況或不明原因會有暫時性或功能性蛋白尿出現,通常只要避開相關因子再複查尿液即呈陰性反應。
體位性(站立性)蛋白尿:蛋白尿只在站立時出現,通常是暫時性的,但也有少數人可呈持續性蛋白尿,十至二十年才逐漸消失,一般不必處理自己會好。
四、間歇性蛋白尿:蛋白尿時有時無,但無其他全身性或腎臟疾病,腎功能隨時間變壞的機會不大。
持續性蛋白尿:即每次尿液檢查都有蛋白尿存在,多為腎臟或泌尿道(輸尿管、膀胱、尿道)疾病所造成,病因可是腎臟或泌尿道原發性疾病,也可是其他器官疾病或毒、藥物對腎臟或泌尿道的影響。依病因之不同,腎功能惡化的速度各不相同。
預防:
大部分的年輕人檢查出蛋白尿多屬暫時性或功能性蛋白尿。尿液檢查前宜避免上述造成暫時性或功能性蛋白尿的因子以及容易形成偽陽性的狀態,以免干擾檢查之準確度。
有持續性蛋白尿存在者,需遵照醫囑進一步檢查與治療,以免腎功能惡化造成尿毒症。
五、尿潛血:
當腎臟、輸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統有異常時,尿中含有一些紅血球出現即稱為尿潛血。如果很大量且肉眼可見即稱為血尿。
參考值:陰性(-)為正常,女性生理期間會干擾檢驗結果。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1. 腎臟疾病:腎臟外傷、腎結核、腎結石、腎腫瘤、腎癌、急性腎炎。
2. 輸尿管疾病:輸尿管結石、輸尿管腫瘤。
3. 膀胱疾病:膀胱炎、膀胱腫瘤、膀胱結石。
4. 尿道疾病:尿道炎、前列腺炎。
參、 血液常規檢查:
一、紅血球數《RBC》
血液中大部分的成分為紅血球,紅血球在骨髓製造後,會流到血液中,將肺部的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紅織細胞,並將二氧化碳帶出。
其壽命大約是三至四個月,每天有四、五萬個在脾臟及肝臟被破壞,另一方面又製造新的紅血球。
紅血球數量減少時,氧氣的搬運能力會降低,變成缺氧狀態,產生貧血;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增加過多,血液會變濃,不易流動,血管容易阻塞。
標準值:男性為380萬~600萬個/mm3;女性為380萬~550萬個/mm3,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生理出血造成的現象。
可能的疾病
男性的紅血球減少至380萬個以下,女性減少到350萬個以下時,稱為貧血。貧血時,臉部會變蒼白,手腳冰冷、心悸、呼吸困難、暈眩等,嚴重時還會發生心衰竭、休克等。貧血有下列三種可能因素:因出血或飲食中的鐵分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肝臟、脾臟腫大或黃疸因缺乏葉素、他命B12等形成的惡性貧血;骨髓無法製造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而發生溶血的再生不良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貧血的原因
胃部全摘除手術引起的鐵質吸收障礙、或胃癌、胃潰瘍、尿路傷害引起的持續性出血;過度減肥引起的營養不良等;女性也會因子宮肌腫而增加生理量,變成嚴重的缺鐵性貧血。
多血症
紅血球數男性超過600萬個;女性超過550萬個的時侯稱為多血症。患有多血症,臉部會潮紅、頭昏、頭痛、發汗等症狀;容易頭昏、高血壓、臉部潮紅的人最好檢查一下紅血球數量。
預防及保健
貧血時,請再檢查貧血的種類,尤其是再生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多血症等,需要特別的治療。 病例最多的是缺鐵性貧血,多見於女性,鐵質不足為貧血原因,故應多攝取菠菜等綠色蔬菜、肝臟、肉等鐵質較多的東西。
二、.血色素《Hb》
何謂血色素?
血色素是包含在紅血球中擔任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重要任務。其是由含鐵的血基質和球蛋白結合而成的,而血色素和氧氣結合,運送至全身的組織細胞,再將二氧化碳帶出。因此,血色素減少就變成貧血。
正常值範圍
成年男子的正常值,血色素為12~18g/dl,成年女性的血色素為11.5~18g/dl,。但是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的正常值都會因年齡而改變;剛出生的嬰兒最高,出生後六個月左右會降低,以後會再度增加,十五歲左右就和成人一樣;懷孕中的女性或高齡者會稍微偏低。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的值和紅血球數有關,所以這些值異常就和紅血球數量異常一樣(參考紅血球異常);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都在正常值以下,就是貧血。大部份的貧血在女性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其次是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
血色素在18g/dl以上,血球容積比在50%以上時,就是多血症。多血症也是製造紅血球的組織異常增生的一種疾病,故一定要接受治療。但這種偏高值也見於新生兒及生理前的女性,這不是疾病,不必擔心。
異常時怎麼辦?
血色素在11g/dl以下以下時就必須追蹤治療。
以紅血球及其分類數據判定貧血
紅血球數、血色素、血球容積比等三種檢查,是要檢查紅血球有沒有異常,針對貧血判斷之用,配合這三種檢查數值,以一定的公式算出的數值有益貧血的分析。
【平均血球大小(MCV)】表示各紅血球所占的大小平均值,以了解紅血球的大小,正常值為 80~102fL。
【平均血球血紅素(MCH)】表示包含在各紅血球中的血色素量的平均值,正常值為27~34Pg。
【平均血色素容積(MCHC)】表示血色素一定量血液中紅血球容積的比例,正常值為32~36g/dL。
三、白血球數
白血球在細菌或異物侵入身體時,要負責將它們吃掉並消化分解,這為吞食作用。當細菌或異物侵入體內引起發時,骨髓造血幹細胞就會製造很多白血球,使血液中的白血球增加。因此,檢查血液中白血球的數值,就可以診斷疾病,這就是白血球數的檢查。
正常值範圍
白血球數的正常值會因年齡而異;剛出生的嬰兒,數值在10000個以上;五歲以下的幼兒是6000~11000個,6~14歲的兒童為6000~10000個;15歲以上是4000~10000個為正常值。
白血球數也會因為激烈的運動或沐浴、壓力等原因而暫時增加,另外飯後也會增加。
可能的疾病
白血球量增加有兩種原因:
1.對身體有害的細菌侵入體內時。
2.骨髓因白血病而異常增生時。
白血球數量增加幾乎都是扁桃腺炎、肺炎、膽囊炎、腸胃炎等細菌引起的感染症。但是,白血球數到 20000 個以上時,就可能是白血病或敗血症等危險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其數量可能會達到十萬個以上。
白血球數減少有骨髓功能降低的情況和破壞老舊白血球的脾臟功能異常昇高的情況,也可能是藥劑的副作用引起的骨髓機能障礙,故須特別注意。
異常時怎麼辦?
在白血球數量測定出現異常值時,就必須再進一步複檢;複檢結果若是4000~10000個,而且其他的檢查也沒有異常時,就不必擔心。
另外,扁桃腺發炎、支氣管炎、胃腸炎、腎盂腎炎等急性炎症引起的白血球增加時,只要治癒,白血球數目也會恢復正常。但也有可能是白血病或敗血症時,就一定要立即住院治療並接受骨髓的檢查。白血球數量減少到4000個以下時,身體的防禦能力會降低,容易感染病原體。再減少至1000個以下時,若不立即進入無菌室,就會變成敗血症,這時還要進行骨髓檢查,診斷造成疾病的原因。另外,各種藥劑的副作用也會使白血球減少,若正在服用藥劑,應立即中止。
四、血小板數《PL》
血小板是血液中所含的成分之一,出血時有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有粘著性,血管損傷出血後,會粘住該部分,變成血栓加以止血,因此,血小板數量減少或機能降低時,會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
正常值範圍
血小板的正常值為15萬~45萬/UL,但會因醫院及檢查設施而有所不同。
血小板在10萬/UL以下時,就會容易出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病會因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減少,而從皮下、鼻子、牙齦出血,血小板老舊後,會被脾臟破壞,所以有一種治療方法是將脾臟摘除。
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時,稱為症候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病,再生不良性貧血、白血病、惡性貧血、肝硬化、抗生物質或抗癌物引起的藥物中毒等原因。
若是血小板無力症,則即使血小板的數量正常,也無法止血。另外,因慢性白血病或多血症,使血小板數增加到70萬個以上時,反而也容易出血。
異常時怎麼辦?
血小板減少或增加,大都是有嚴重的疾病,所以血小板在10萬個以下,或50萬個以上時,就要在有血液內科的專科醫院接受檢查。
五、血球容積比
何謂血球容積比?
檢查在一定量的血液中含有多少比例的紅血球,這就是血球容積比。
血色素是紅血球的成分,所以通常紅血球減少,血色素也會同時降低;另外血球容積比也是紅血球對全體血液的比例,所以也會隨其下降。所以紅血球和血色素及血球容積比有密切的關聯,根據這些數值,大約可以判貧血的種類。
正常值範圍
成年男子的正常值,血球容積比為36~50%,成年女性的血球容積比為34~47%。但是血色 素和血球容積比的正常值都會因年齡而改變;剛出生的嬰兒最高,出生後六個月左右會降低,以後會再度增加,十五歲左右就和成人一樣;懷孕中的女性或高齡者會稍微偏低。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的值和紅血球數有關,所以這些值異常就和紅血球數量異常一樣(參考紅血球異常);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都在正常值以下,就是貧血。大部份的貧血在女性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其次是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
血色素在18g/dl以上,血球容積比在50%以上時,就是多血症。多血症也是製造紅血球的骨髓組織異常增生的一種疾病,故一定要接受治療。但這種偏高值也見於新生兒及生理前的女性,這不是疾病,不必擔心。
異常時怎麼辦?
血球容積比在30%以下時就必須追蹤治療。
以紅血球及其分類數據判定貧血
紅血球數、血色素、血球容積比等三種檢查,是要檢查紅血球有沒有異常,針對貧血判斷之用,配合這三種檢查數值,以一定的公式算出的數值有益貧血的分析。
【平均血球大小(MCV)】表示各紅血球所占的大小平均值,以了解紅血球的大小,正常值為80~102fL。
【平均血球血紅素(MCH)】表示包含在各紅血球中的血色素量的平均值,正常值為27~34Pg。
【平均血色素容積(MCHC)】表示血色素一定量血液中紅血球容積的比例,正常值為32~36g/dL。
六、MCV(平均血球體積)
意義:是指每個紅血球的平均體積,可根據紅血球體積大小來診斷貧血的原因。
參考值:80~102fL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1.偏低:可能罹患小血球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
2.偏高:可能罹患大血球性貧血。
3.血球體積正常,血容積比偏低:表示可能罹患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
七、MCH(平均血球血紅素)
意義:是指平均每個紅血球的血紅素重量,常MCH數值產生變化時,紅血球顏色也隨著 變化,由此來做一步鑑別貧血的種類。
參考值:27~34Pg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1.降低:罹患缺鐵性貧血、鉛中毒或地中海型貧血時,血紅素會降低。
2.偏高:新生兒及嬰兒的數值會偏高。
8.MCHC(平均血球血紅素濃度)
意義:指在每個紅血球內,血紅素的平均濃度。
參考值:32~36g/dL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通常MCHC與MCH二者的使用價值相同,但在紅血球大小、形狀很不正常時,MCHC的差較小。
肆、腎功能檢查
腎臟是人體的廢水淨化器,由於腎臟疾病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但嚴重時卻會破壞全身的泌尿、循環系統,甚至危及生命。利用血液對腎功能作的數項檢查,可以瞭解腎臟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一、血尿素氮BUN檢查
尿素氮是蛋白質胺基酸在體內所產生的代謝廢棄物,其最後會經由腎臟排泄出去。因此,腎功能發生障礙時,血中尿素氮的值,會呈現不正常,是判定腎臟機能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可能的疾病
腎機能障礙、尿毒症、尿路循環系統、脫水、腸胃道出血、休克、大手術後的大出血等會使BUN增加;BUN下降,多見於肝硬化、懷孕初期或飢餓、營養不良。
注意事項 檢查前若攝取大量蛋白質或服用抗生素、利尿劑、類固醇、抗高血壓等藥劑,均會干擾檢查值。女性生理期或盛夏、嚴冬等因素也會使BUN值升高。數值偏高的人,應多注意腎臟的保健,平日多喝水、少憋尿、避免激烈運動。如果是境界值,須持續複檢。
二、 肌酐酸Cre檢查
肌酸酐係肌肉中的蛋白質分解之後,形成的肌酐和磷酸肌酸所合成的廢物,被釋放於血液中,然後在腎小體中過濾,再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由於肌酸酐的濃度不會受食物內容、份量、運動、組織損傷或環境壓力的影響。所以,一旦肌酸酐濃度過高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出現障礙。
可能的疾病
促使肌酸酐值上升的疾病,可能有腎臟病、腎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結石或癌症所致的尿路閉塞、休克或心官能不全等。數值過低時,可能產生尿崩症、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許多病患幾乎沒有自覺症狀,從健康檢查中才發現,若肌酸酐異常應作進一步檢查。
三、 尿酸UA檢查
尿酸是人體細胞核中核酸代謝之後的產物,亦是普林物質最後代謝的產物,人體每天約合成500~800毫克的尿酸,一小部份的尿酸被人體吸收再利用,大部份則隨尿液排出體外。但若長期大量食用含高普林的食物或蛋白質、脂肪、熱量攝取過多,缺乏運動,或因體內代謝異常、腎機能障礙,都會使血中尿酸值上升,使尿酸結晶滯留在關節,引起痛風。
可能的疾病
痛風為最常見的疾病,此外,腎臟病、尿毒症、妊娠毒血症或白血病、肺炎、溶血性 貧血、高血壓、肝障礙、酒精中毒、飢餓、放射線治療等,體內的尿酸值也會升高。
注意事項
為求檢查結果正確,應空腹8小時檢查,若服用維他命C或服用利尿劑、抗結核劑等藥物 治療時,應事先告知醫護人員。 痛風不但令患者痛苦難堪,還可能影響行動,甚至引發併發症而危及生命。建議肥胖的人或常暴飲暴食的人,每年至少做一次尿酸檢查,以預防痛風的發生。
四、 痛風
痛風乃因體內尿酸過多,導致過多的尿酸鹽沈積在血液或手脂、腳趾、腳跟、膝蓋…等身體組織中而引起紅腫、劇痛的疾病。現代人容易飲食無度,所以罹患率逐年增加,年齡層逐年下降,應該從年輕就開始預防。
痛風的誘發因素
主要來自遺傳、肥胖、過度激烈運動及飲食不當,如暴飲暴食、吃過多普林食物或高蛋白質食物及飲酒,都會使尿酸升高。此外,服用抗癌藥、氣喘藥、抗黴菌藥及患有些疾病等狀況下,也會使尿酸升高。
預防痛風的飲食原則
痛風是一種普林代謝產生障礙的疾病,低普林飲食控制的目的,即在減少食物中普林的含量,以減少尿酸的形成,飲食中應注意:
1. 少吃含大量普林的食物
2. 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因為高蛋白食物大多含高普林。不要吃高脂肪食物;因為高量脂肪會抑制尿酸的排泄。
3. 忌吃過鹹,鈉會促進尿酸沈澱。多吃鹼性食物,以促進尿酸溶解。多吃富含維生素B、C的食物,可促使組織內瘀積的尿酸鹽溶解。
4. 勿暴飲暴食或飢餓過度。
預防痛風的生活須知 除了注意飲食預防痛風產生外,下面的生活改善也有助預防痛風發生。
1. 不濫服成藥、不喝酒,尤其是啤酒、葡萄酒等發酵的酒類。
2. 維持理想體重,不可過胖,若要減肥,以每個月減一公斤為宜,以免身體組織快速分解而產生大量普林,引起急性發作。
3. 每日適度運動,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
4. 多喝水,每日維持200cc以上的尿量。
伍、肝功能檢查
肝臟是排解體內有害物質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失調時,肝膽會出現疾病,從肝功能檢查可瞭解肝膽的健康狀況,早日發現肝膽異常。GOT(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麩氨基酸草醋酸轉氨基酵素)及GPT(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血清麩丙酸轉氨基酶),都是肝細胞內的重要酵素。
一、GOT、GPT檢查
GOT與GPT人體輔助製成胺基酸的酵素,存在於各組織器內,其中GOT主畏分布在心臟、肝臟、骨骼肌之中,GPT則幾乎都存在肝臟中。當這些部位罹患疾病時,細胞受到破壞,GOT與GPT便會被釋放出,流入血液中,因此檢驗血液中GOT與GPT值,即可知肝臟的健康狀況。
可能的疾病 通常做檢查時,GOT與GPT必須同時做,主要是做為檢查肝臟的指標。下表即為GOT與GPT異常時,可能罹患的疾病。
GOT、GPT異常時可能罹患的疾病
GOT、GPT數值結果 可能的疾病
GOT與GPT數值上升至50-300U/L之間,且GPT大於GOT 慢性肝炎
GOT與GPT皆高達500U/L以上,且GPT會大於GOT 急性肝炎
GOT與GPT上升至50-150U/L之間,且GOT大於GPT 肝癌、胃癌、肝硬化
GOT與GPT上升至50-150U/L,且GOT值較高 閉塞性黃疸與酒精性肝障礙
GOT值會上升,但GPT無明顯變化 心肌梗塞、肌肉疾患
注意事項:每天喝酒或檢查前幾分鐘做運動、喝酒,都會使檢查值偏高。
GOT、GPT檢查值是篩檢肝炎的其中一種方法,檢查結果正常並非代表肝臟沒有病變,最好能加做肝臟超音波檢查。
二、B型肝炎
B型肝炎的HB病毒,在血清學上會呈現三種不同的抗原體系,分別是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而每個抗原都有相對的抗體,它們各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因此,透過抽血檢查血清中的B型肝炎抗原體系,便可得知體內有無感染B型肝炎病毒。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稱為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抗體是人體製造出來對抗抗原的物質,稱之為表面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存在,對B型肝炎病毒具免疫力,不怕感染。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表示體內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者從未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且對B型肝炎病毒沒有抵抗力。
何謂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人體會產生核心抗體與核心抗原對抗,但這種抗體不具保護作用。核心抗體陽性只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可能現在仍受感染,也有可能已痊癒。要區分這兩種可能性,必須要看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才知道。
何謂e抗原HBeAg
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大量繁殖時,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e抗原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活性強,血液中仍有許多B型肝炎病毒存在。所以e抗原可說是病毒的活性指標。
何謂e抗體Anti-HBe
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稱e抗體。e抗體呈陽性時,表示病毒的活性已降低,人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也降低,此時肝發炎的情況已較不明顯,傳染性也降低。
醫師表示,多久需做一次追蹤檢查,這要由醫師視個人的病情不同而定,帶原者一定要持之以恆,尤其是已演變成肝硬化的病人,更是馬虎不得。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
B型肝炎的HB病毒,在血清學上會呈現三種不同的抗原體系,分別是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而每個抗原都有相對的抗體,它們各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
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
最近六個月內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超過六個月未消失稱慢性(終生)帶原者 無法在血液中偵測到核心抗原,抽血報告不會有這項數值存在 反應血清中及肝臟中含高濃度的B型肝炎病毒顆粒,表示該血清中具有高傳染性的病毒
表面抗體Anti-HBS 核心抗體Anti-HBc 抗體Anti-Hbe
人體對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所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有免疫力 人體對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所產生的抗體,非保護性抗體,表示過去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 人體對e抗原所產生的抗體,非保護性抗體,表示體內血清中完整的B型肝炎病毒顆粒不復存在,故該血清的傳染性低
B型肝炎抗原、抗體的判讀表
表面抗原HbsAg - + + - - - -
表面抗體Anti-HBs - - - - - + +
核心抗體Anti-HBc - + + + + + -
e抗原HbeAg - - - - - -
e抗體Anti-Hbe - - + - + + -
判讀 未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且沒有保護性,須要打疫苗。 B型肝炎帶原者,高傳染性。 B型肝炎帶原者,低傳染性。 可能為「低效價」B型肝炎帶原者,或者是偽陽性。 可能為「低效價」B型肝炎帶原者,或「低效價」表面抗體。 曾感染B型肝炎,現已痊癒。 曾注射疫苗,現已有抗體,具有保護作用。
當初次被知自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怎麼辦?醫師給您下列的建議--
B型肝炎帶原者的應對之策
1.請醫師進一步鑑定,確定是肝功能正常的帶原者或肝病患。
2.不迷信偏方,亂服藥物。
3.不輸血給他人。
4.避免過勞,養成規律起居。
5.避煙、酒,少吃發酵食物。
如何避開B型肝炎的浩劫:其實,B型肝炎雖然可怕,但健康人只要做好預防工作,將可免掉許多被感染的機會;而B型肝炎帶原者更應該從生活及飲食中加強保健,讓B型肝炎不再成為國人的夢魘。
杜絕B型肝炎的方法:罹患B型肝炎之後,其病情發展複雜又多變,所以最根本的防治之道不在於控制病情,而是在於預防接種和杜絕感染的途徑。請從下列日常生活作起──
從下一代保肝:自民國73年起,所有新生兒於出生後3至5天、隔一個月後及滿六個月後,分別施打B型肝炎疫苗:若媽媽是e抗原陽性,則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此措施已讓孩童B肝帶原者大大降低,效果極佳。
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注射後可產生免疫力,將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凡高危險群者應及早檢測抗原、抗體,若血液中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無抗原者)、無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者,最好接受疫苗注射。
避開感染源:儘量不要穿耳洞或刺青、紋眉;不可使用別人的牙刷和刮鬍刀;接受針灸或打針時,必須使用拋棄式的全新針頭;看牙醫時要留意器械的消毒是否完全,最好選擇有一人一套式的;並且不要嫖妓或與不明健康狀況的人發生性關係,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B肝帶原者的調養法:日常生活調養得當,是B型肝炎帶原者避免轉變為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因素。專家建議B型肝炎帶原者,應注意下列飲食與生活習慣──
避菸酒:醫學研究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機率是不抽菸、不喝酒的B肝帶原者的4至5倍。
多吃深綠色蔬菜:研究報告指出,一星期吃六餐以下深綠色蔬菜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是吃六餐以上者的4倍,因為深綠色蔬菜所含的維生素A,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轉變為肝癌。
少吃發酵食物:醫學已證實,黃麴毒素是導致肝癌的因子之一。因此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或臭豆腐等發酵食品,可以減少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
保持均衡營養:平日飲食講求均衡的營養,不必特別吃補;隨意進補,反而加重肝病病情。
不要亂服藥物:不要自行服用「保肝丸」、「強肝丸」等成藥,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作息正常: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避免勞累。
培養運動習慣:運動可提高身體機能,只要體力允許,不必限制運動量和運動方式。
定期追蹤檢查:B型肝炎帶原是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凶,請務必定期做追蹤檢查。
陸、血脂肪檢查
三酸甘油脂檢查Triglyceride
三酸甘油脂又名中性脂肪是體內的一種脂肪,血液中的中性脂肪過多時是和膽固醇一樣是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危險因子,易引發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糖尿病、脂肪肝、腎臟病等成人疾病。一般而言,肥胖或太多吃、運動不足、飲酒是導致血中脂肪濃度升高的因素。過高:家族性高三酸甘油脂、腎臟症候群、肝病、膽道阻塞、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過低:營養不良、先天性無β脂蛋白血症。
總膽固醇酯(T-CHOL)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液中,約含有100克至120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而來,另外約1/3則由食物中取得。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
標準的膽固醇值為何?
一般來說,只要血中總膽固醇值每百毫升達200毫克時,即可視為膽固醇過高。但現在醫界更直接以血中高(好)、低(壞)密度脂蛋白的值,最為診斷依據。當HDL低於35mg/dl時,即需進一步檢查;如果LDL超過160mg/dl時,則表示膽固醇過高了。
過高時可能的疾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臟症候群、肝病、膽道阻塞、姙娠後期或者停經後。
過低時可能的疾病:腦出血、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腸阻塞、急性胰臟炎、尿毒症、營養不良。
可能的因素:
1.遺傳-雙親中一人帶因,其發病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且多在60歲以前就引發血管硬化、心臟病。若雙親皆帶因,則更為嚴重。
2.飲食習慣偏差-長期嗜油脂與熱量攝取過高的人及抽菸的人,其膽固醇易過高。
3.運動量不足-現代人的活動機會相當少,加上生活在都市型態的狹小空間裡,休閒與運動的機會不足,使熱量的攝取與消耗無法平衡,增高膽固醇的數值。
4.情緒異常-緊張的生活、不安的情緒,會使得內分泌紊亂,進而使人體內的膽固醇產生異常。
5.疾病與藥物-有些藥物會影響代謝,引發血中高膽固醇。而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變、肝臟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膽道阻塞或肥胖症等,也較容易引發高膽固醇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1.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身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LDL運送至全身各部位,若過多將對人的元體 不利,因而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硬化元凶。
2.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一種對人體有利的「好」膽固醇,可將黏在血管上的LDL運送回肝臟排除。檢查數值愈高對血管愈有的功能。若太低時則心肌梗塞、腦血栓及高血脂等疾病罹患機率增加。抽菸、肥胖、運動不足、糖尿病與HDL濃度有密切關係。
膽固醇的重要性
目前醫學證實,膽固醇對人體健康,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1.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缺乏時細胞就無法完整。
2.皮膚中的膽固醇經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3.膽固醇是製造腎上腺素荷爾蒙、性荷爾蒙的要素。
4.膽固醇可轉變為膽酸,以助人體消化脂肪。
5.膽固醇可保護紅血球不被破壞,增長紅血球壽命,防貧血。
6.膽固醇對於血管脆弱、老化的部分,具有保護作用。
7.膽固醇中的好成分HDL,會混在血液循環中,將多餘的壞膽固醇,自血管壁帶回肝臟。
長期過低也是疾病 血中膽固醇含量長期太低的人,容易誘發下列的身心症狀:
1.思考力下降、反應遲鈍,加速腦部老化,易誘發老人痴呆症。
2.身體機能缺乏膽固醇的運作,會提早衰老、加速死亡。
3.血管失去膽固醇的保護,也會變得鬆弱易破裂,導致腦與心血管的病變。
4.發育中的孩童若膽固醇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發育受阻礙。
5.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要素,如果含量太低時,會使心肌細胞功能衰退,抗癌能力下降,而增加罹患大腸癌和肺癌的機會。
6.膽固醇在組織細胞內會形成荷爾蒙,有助於男性精蟲、攝護腺素及男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長期的不足,將使性功能減退,甚而影響生育能力。
7.缺乏旺盛的挑戰力與企圖心,對金錢、地位、學業的佔有慾與競爭心都不強。
8.容易出現消極、憂鬱的心理,甚至有幻聽、幻覺、暴力或自殺的傾向。
飲食清淡勤運動常做健檢是良方
防治膽固醇異常須從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做起,專家建議注意下列事項:
1.定期做膽固醇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2.飲食求清淡,選擇低膽固醇,控制每日攝取量在300克以下,並注意熱量的攝取。
3.少量飲酒,能增加好膽固醇,且使血液不易結塊,但勿酗酒。
4.抽菸易破壞好膽固醇,戒菸可讓好膽固醇回升。
5.不生氣、緊張,並且重視休閒活動,均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
6.運動的選擇以耐力性訓練為佳,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打太極拳等,每週儘量維持在3至5回,運動時間為20至60分鐘。在開始運動前最好先做「體適能檢測」,由專家開立運動處方,較為安全且有效。
7.如果飲食、運動治療無效時,即須接受藥物治療。
柒、血糖檢查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維持生命活動的能源。正常人的血糖濃度可維持在正常範圍,當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者功能異常時,血糖便不能被充分利用與儲存而使血糖上升導致糖尿病。血糖檢查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檢查法。
飯前血糖 Ac Sugar
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當吃完飯後體內血糖濃度會升高而後逐漸降低至飢餓時最低。一般理想範圍介於70~110mg/dl。當血糖未能有效控制在140mg/dl以內即為糖尿病,若長期未治療可能引起心臟血管、腦血管、眼睛視網膜病變、腎臟機能障礙等多種合併症。
捌、胸部X光檢查
利用放射線穿透人體,以X光片上的黑化部分(即透過的部分)和白化部分(即組織構造),來觀察人體內部。胸部X光檢查,除檢查肺部組織之外,也可做為觀察心臟、肋骨、脊柱及部分胃、腸的方法
一、肺結核
肺結核為結核桿菌侵襲肺部,所造成的一種傳染病,其病菌也可能侵襲人體其他部位而造成疾病,如淋巴結核、骨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腸結核、尿路結核..等。
結核桿菌在人體感染後,會出現增殖性及滲出性反應,先是形成結核結節,繼而鈣化,以致損壞組織,降低免疫系統功能,嚴重者將危及生命安全。
感染途徑增多
結核桿菌最易傳染的途徑,是經由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咳嗽、噴嚏、吐痰,所散布於空氣的含菌飛沫,若長時間接觸或處於密閉空間裡,受到感染機會大。
由於各公共場所,辦公大樓普遍採用中央空調系統,病菌很容易隨著空調系統迅速散播,再加上非法外勞、偷渡容易挾帶進來的傳染病菌,再再使得病菌橫行四方,增加致病因子。
此外,若飲用消毒不全的生乳;醫護人員在處理結核病理材料時,未做好自身保護措施;初生兒經由胎盤感染結核菌或使用被污染過的茶杯、碗筷、衣物、被褥或長期使用藥物;或感染愛滋病毒等因素,使病例不降反升。
認識肺結核病狀
當罹患肺結核時,可能出現全身倦怠、缺乏食慾、體重下降、午後發熱、盜汗、肩痛,而且經常咳嗽、吐痰,嚴重時出現喀血和胸痛等症狀。
但有許多患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為人忽略而延誤治療時機,加速病菌的散播;因此,若出現連續發燒症狀時,應小心儘速就醫。
防範肺結核
人們接觸結核菌後不一定都會發病,但在身體抵抗力差及嚴重感染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病;為預防肺結核疾病上身,應注意下列要點:
1. 凡年滿20歲以上者,每年最好定期作一次胸部X光檢查,能有效發現早期結核病變。
2. 卡介苗接種,嬰兒出生後二十四小時,若體重達到二千五百公克以上,就可以接種卡介苗。
3. 少出人公共場所,尤其嬰幼兒及體質較弱、抵抗力不足者,應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可減少傳染機會。
4. 家有結核病人,應將其餐具個別放置,且每次用後,要煮沸消毒。
5. 家中病人的被褥、衣物,要經常換洗、陽光曝晒消毒。
6. 保持均衡飲食及攝取充分營養,補充足夠的水分。
7. 多運動健身,保持抵抗力最佳狀態,使病毒無機可乘。
肺結核自我觀察要點:
1. 咳嗽,早期輕咳或乾咳。
2. 全身不適、易疲勞、煩燥、盜汗、失眠、心悸。
3. 發燒或午後低熱、食慾減低、體重減輕。
4. 胸痛、痰量增加、呼吸急促或困難、喀血。
5. 女性會產生月經失調、閉經的現象。
二、脊椎側彎
據統計,每50位青少年當中就有1名是脊椎側彎患者,且罹患率有增多之趨勢。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因而經常為家長所忽視。
正常人的脊椎,從正面看是筆直的,當脊椎向兩側彎曲,即稱為脊椎側彎症。
姿勢不良外傷、病理皆是主因
造成脊椎側彎的原因很多,如長期姿勢不良,骨盆傾斜所引起的代償反應,腰椎劇烈疼痛所引起的刺激反應,骨骼性病變,神經性病變,肌肉性病變及原因不明性病變等。
病程採漸近式
青少年脊椎彎症發生年紀約在10至20歲,亦有發生在10歲以下的幼年型或乳兒型。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大多是漸漸發生,又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受衣物遮蔽的關係,父母很難察覺。當發現有異狀時,大多已經側彎超過30度。
脊椎側彎症可發生於頸椎、胸椎、腰椎等處,以胸椎和腰椎最常見。有時好動的青少年容易因運動或外傷,造成背部背椎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此時父母大多習慣予以內服傷科藥散,而忽視脊椎力學失衡的嚴重後果,終竟造成脊椎側彎而不自知。若仔細觀察,孩子會漸漸出現疲勞、腰酸痛、肺活量減少及呼吸短促等現象,亦會因腹腔器官神經壓迫而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輕度側彎雖無症狀,但若彎曲度漸大,將造成傷害,實不可忽視。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脊椎側彎症的治療方法很多,如穿矯正背架、皮膚電刺激器或運動、脊椎矯正術及手術療法。一般側彎病人,宜採非手術療法,確實無效或病情嚴重者,才改採手術治療。在非手術療法當中,脊椎矯正術效果頗佳。據ICA (國際脊椎矯正協會)調查,良好改善率達82.9%。
脊椎矯正對青少年脊椎側彎症的治療有其直接的效果,但其療程卻因症狀不同而有所變動。單純性側彎治療效果最好,通常短時間即可恢復;但若側彎時間過久,造成側彎脊椎棘突或橫突上的肌肉勞損,久後形成硬結或纖維性病變,或發生代償性側彎,形成S型側彎,則其療程需較長時間。非結構性側彎,時間拖久也會形成結構性側彎,若造成肋骨畸形發展,棘突及椎體產生幅度的旋轉,治療將更困難。
總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青少年脊椎側彎症的關鍵。為人父母者在多方面關心子女的同時,不可忽略這個健康的隱形殺手──脊椎側彎,平時即應經常注意孩子的姿勢,定期檢查,一旦發現異狀應積極安排就醫診治。